景贤堂舅离开我们已整整五个月了,但他那熟悉的、活生生的身影不断地在我眼前浮现。他没有离开我们,他那爽朗、浑厚的谈话声,依然在我的耳边回荡并不断加强,时而发出风趣的笑声。每次谈话,总是那样充实又轻松快乐,那样智慧又富有条理,使我高兴而来,满载而归。自1994年我与他初次见面以来,谈话沟通、电话交流成了我俩的主要交往方式,我向他求证了很多,他向我提供的更多。他许多次、许多次地向我写信,寄送有关剪报、刊物,推荐包括经济类、管理类、投资类的期刊。最近几年,他学会了使用电脑,经常通过电子邮件向我发送有价值的文字。他的身体并不硬朗,但他坚持考察、参观了我下属的多家企业,积极与我探讨、不时提出好的建议,有时甚至能使用很专业的术语提供见解。我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每一个项目的投资开发,都会使他感到格外的高兴。他是我的长辈,他广博的学识和阅历,给了我诸多启迪。他不仅把我看作他经常关心的小辈,更把我看作是他的好朋友,我俩成了忘年交。
景贤堂舅1933年12月出生在徐家汇附近广元路近天平路的一个老式石库门房子里,除文革之后的一段刑期外,他人生绝大部分学习、工作的时间都是在这个区域度过的,他去世的地方仍然是在这个区域的家里。我时常想,景贤堂舅姓徐,所以选择了徐家汇;他一生追求尽善尽美,所以他选择自始至终在徐氏的基地上耕耘、劳作。这种坚持,在目前社会大变迁的情况下,弥足珍贵。而徐氏宗室和徐家汇的文化是中西结合集大成的文化,是上海海纳百川、海派文化的发源地,这种文化和精神,深深影响并塑造了景贤堂舅。他极富才干,又十分好学,真诚待人,是个地道的正派人。
景贤堂舅经历过大起大落,可以说是历经磨难,但他始终坚强,坦荡面对,保持积极向上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他一生勤奋,笔耕不断,所有的事情都做得井井有条、有板有眼、追求完美,他在年轻时就用真心和真感情创作和发表了《党的儿子穆汉祥》(传记文学)、《曙光在前》(电影剧本,与人合作)、《生命似火》(报告文学集)、《年青的一代》(话剧、参与创作)等一批歌颂党、歌颂伟大祖国的作品。文革期间,他虽权倾上海政坛,但从不以权谋私。文革是一场国家灾难,他不幸卷入漩涡,使他后半生的政治前途全毁,他的身心和整个家庭遭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重创,那是“天塌下来”的重创!他的家庭成员心心相印、紧紧相拥,以他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生活勇气,以舅妈的伟大和至深至情的理解,以舅妈柔弱的肩膀,钢铁般地支撑起了全家希望的明天。十六年前,在历尽千辛万苦后,他的全家终于团聚,从此共同地生活,外孙们的笑语、嬉耍,使他尽享天伦之乐。他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拥有了一个普通市民能享有的权利和情趣。这是多么的难得和不容易!
景贤堂舅十分注重学习,他称得上是与时俱进的典范。他不断阅读,注重知识更新,更注重观察和思考。他以惊人的记忆力,在不方便查阅档案资料,甚或体力、脑力透支的情况下,伏案辛勤笔耕,以自己的亲历写就了《十年一梦》回忆录和一批珍贵的文革史料,他是活着的文革上海史料“档案馆”。他的不幸去世,对文革上海史的研究,是重大的损失!
景贤堂舅是一个热心人,是一个极富爱心的长者。他总是以火一般的热心和热情,关注、关心周围的人,爱护尊重年轻人。无论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还是年少的学生,无论是旧友,还是刚刚才认识的新朋友,只要他能提供帮助的,他都力所能及、全心全意、全力以赴。他喜欢聚会,喜爱热闹,关心朋友胜似他自己。每每他的如期出现,常常使朋友们谈论的话题更有意义、更有内容。他腰背不灵、腿脚不便已有多年,但他坚持经常出门访友,还努力实现了多次外出旅行。每次旅行,他都认真做计划,翻阅资料,用功地做好访古寻迹的准备。他总是希望登上山顶的最高峰,哪怕请同志们、朋友们搀扶一大把,他都要坚持到底,登上峰顶、遥看天空、阅尽一览众山小的美景和气派。他是一个给人们带来情趣和欢乐的人!
景贤堂舅与我们永别了,他的思维停止了思维,思想者停止了思想,时间定格在2007年10月31日下午4时。上午,他还独自一人出门“打的”去与朋友们相聚,讨论写信和修改信件等事,午餐还在与朋友们一起举杯、庆贺……下午2点回家,稍作午睡半小时,之后就到那张十分熟悉的、享用了无数次的三人沙发上读书看报,不料突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仅仅十多分钟就夺走了他的生命,手里还拿着他爱看的一本书。舅妈的大声呼唤,他已无以答复,他没有留下最后的话语而突然离亲人而去。那天晚上,他穿着夹克装笔挺地、十分精神安详地在家里的那张床上静静地躺了最后的一夜,眉目是那样的清秀,没有一丝丝的老态,就像熟睡着一样,亲切慈祥和蔼。我们敬重的、如此生动活跃的景贤堂舅就这样飘然而走了。我知道他还有很多计划,还有更多的未竞事业和写作任务。我知道他永远认为自己是年轻的,还可以干上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知道他还有很多话要与家人谈、与朋友们谈、与我谈,我已经与他说好了要请他参观我在奉贤的工厂、在闵行的楼盘、新收购的鞋厂。我也早就排好了请教他诸多问题的新计划,并多次在电话中向他说过这个请教求证的计划。我所编的《景康姨妈,我们永远怀念您》纪念文集,说好要送给他审阅,万万没有想到,他竟在景康姨妈过世后的第42天,同样的星期三,因同样的心脏病突发而离开了我们。他在景康姨妈追悼会的9月21日那天,在我的车内,还与我谈论很多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情况和知识。他是具备这方面基本医学知识的,但在他的身上从未有过心脏病的先兆和这方面的典型病史,这可怕的病如此乘虚而入、突然袭击 ,让人防不胜防。或许他去世前去浙江象山3天之后未作休息又投入紧张地访友、工作致使体力严重透支而诱发了心肌梗塞,也许躲过了这一灾,他又将平安无事十多年!
景贤堂舅与我们永别了,他那爽朗、有力、风趣的谈话声依然在我的耳边回荡。我们深感痛心,是因为他尽管身子虚弱,但精神状态一直良好,也从未有过夺命的大病,年事又未高,如此状况,只要躲过这一灾,往往可以长寿。他历尽磨难、极不平凡、悲与乐交织的一生,给予人们热忱追求生命意义的诸多启迪!景贤堂舅,我们深感痛心,是因为他尽管大难,仍在十五年前迎来了家庭的大团聚。女儿女婿的孝顺、外孙辈的敬爱,近几年友善和谐的政治氛围,使他受到了普遍的尊重,朋友交往面不断扩大,但他享受的时间毕竟不长,更美好的生活等待着他,12月13日75岁的生日还等待着他!我们理解他、敬重他,是因为,他的言行和实践,充分表明了他是一位勤奋的人、严格的人、有人世间深情厚义的人,一位意志坚强、富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一位追求尽善尽美的人!
根据景贤堂舅生前与舅妈共同达成的意愿和所办手续,他将遗体毫无保留地全部捐献给了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并明确不保留骨灰。他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为后事早已作出了这一高尚的决定!
人品贵真诚,勤奋伴一生。
景贤堂舅成就了他的人格,我们敬重他,永远怀念他!
他的微笑,永远真实、亲切和灿烂!
堂外甥女婿 何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