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南市区小西门居委学前街152弄居民李华的父母故世后,邻居都劝她扔碗,这是旧俗中的驱晦方式。但李华没这样做。原来,李华的父母李继先、陈荣恩不仅不信迷信,而且勇改旧俗,生前就办妥了捐献遗体手续。
李继先和陈荣恩都是三十年代的清华大学毕业生。母亲曾对李华说:生前孝顺才是真的,死后的虚套套我不喜欢。她还关照子女,父母过世不办丧礼、不戴黑纱。1982年,陈荣恩在报上看了50年代棺木改火葬的丧葬改革报道后,认为墓葬还不好,是与活人抢有限的土地,同时也生出了身后捐献遗体的念头,这一想法也影响了老伴李继先。1983年夫妻俩金婚纪念时,他们办妥了遗体捐献手续。
他俩的举动也引起了一些人的疑虑,有人问:“红十字会给多少钱?”二老听后大笑说:“人死后还要什么钱?”也有人问:“人死后要解剖,多可怕!”他俩说:“人死后有什么感觉?为医学事业作点贡献多么光荣!”李华和她的二哥在二老过世后,也办妥了遗体捐献手续。
记者走进李华楼下张家琪老人干净、整洁的房间时,老人因腿部骨折躺在床上,但她精神矍铄,对记者说,她捐献遗体的事,还得从他老伴汪鹏程说起。
老汪看到邻里几位老人捐献遗体后深有感触。他说:“人的一生在于奉献,死了也这样。”一天,他趁大女儿从外地来沪探亲之机,召集全家人开了一个家庭会。他说:“我一生无多大作为,死后捐献遗体作点小小贡献。”张家琪和6个子女都表示支持。
在李继先、陈荣恩等老人的影响下,学前街152弄里,先后已有15位居民作出了生命最后的奉献——办妥了志愿捐献遗体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