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18·驰名中外的“黄金分割”法。
由个人出资制作的明信片,其长宽之比恰好采用这样的黄金分割,构成了赏心悦目的造型。岂止是造型,由于个人与明信片结缘,或刊上一幅美丽的照片,或留有几行意味深长的文字,它开始在个人生活中和我国邮政史上,闪烁着黄金般的光彩……
高工摄影够水平
今年4月8日早上,思南路邮局门口排起百来人的长队。当时邮票、电话磁卡正被炒得昏天黑地,人心惶惶,莫非那天又有什么热门的新品登场?其实,邮局的告示写得清清楚楚:售销签名的个人明信片,限发200张。
顾名思义,个人明信片是由个人出资、由邮政部门印制的具有个人特征的明信片,在它上面印着“中国邮政”字样,以及发行代号和编号。这是去年年底,上海邮电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一项新业务。由于明信片有了个性与权威性,它除了一般的通信作用外,还具价值。因此,问世三个多月后,其发行量突破了200万枚。今年1至10编号的个人、专题明信片的发行权被一家广告公司买断。
思南路邮局发售的这枚明信片编号为1997—24。出资者瞿世民是上海港口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那天,他很风光了一阵,挥笔为络绎不绝的求购者签名,邮局领导坐在他身旁张罗,几位工作人员进进出出维持秩序。时隔一个月,老瞿回忆起来还绘声绘色,几次说到:“真有意思!”
见过这枚明信片的人都会觉得它“真有意思”。
那是一幅难得一见的日蚀照片,够得上专业水平:构图别致;色彩凝重,主调是沉甸甸的深蓝色。唯一的亮点是一弯淡淡的月亮和它的背影。老瞿为它取名充满幽默感:“日蚀‘克隆’。”
他从事港口研究四十多年。在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等重大项目中,留下自己的智慧与业绩。然而,他没有把自己的“主业”与专长溶入明信片,而是显示看来并不相关的天象照片。这又是什么用意呢?
用瞿世民的话说,搞科技工作应该通晓天文地理,兴趣广泛。正是摄影等业余爱好,为他积累了新的知识,也为科研助上一臂之力。他用普通相机摄下的这张照片,在摄影界获得殊荣。上海、浙江等6家报纸先后刊登。不过,在照片的落款上,仍留有科研人员一丝不苟、准确无误的特征。时间:1997年3月9日8时36分;地点:海盐南北湖鹰窠顶。
妻子寄托怀念情
如果说,老瞿的明信片反映了他的兴趣特长、个人爱好。那么,王务美出资制作的明信片,则有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有一股真挚的感情。老爱人钱乃慧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曾任上海邮电局的处长和市工交办纪委副书记。明信片上选用了两张照片和一道诗:一张是刚解放时钱乃慧在吴淞口的留影。他年轻、英俊,脸上露着胜利的喜悦;另一张是1994年他旅游时拍摄的,也是他一生中留下的最后一份纪念。那首他亲笔提写的诗最后两句为:“淡菜俭衣心舒适,仰望长空心欢喜。”
诗言志:它正是老钱乐观、俭朴,助人为乐精神的写照。
他的家人至今记得:他的二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没有购置过彩电、冰箱,家俱都老掉牙。离休后,他享受局级待遇,却依然不向组织提过个人要求。子女曾动用过他的电话(公费安装),他几次发火,严厉批评……
他的同事至今记得:每逢赈灾捐款或是成立帮困基金会,单位考虑到他收入有限,总设法“封锁”消息。他从其它途径了解后,立即赶到,硬是拿出几百元,要组织上收下。每逢离休老同志生病,他总是前去探望。即使在他突发重病的三天前,他还蹬着那辆“老坦克”,到卧床的老同志身旁嘘寒问暖……
除了刻骨铭心的怀念外,妻子王务美想到制作明信片,还有一番用意:“老钱生前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他病逝后,很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来向他告别,劝我节哀。当时,我心情沉痛,无法对他们一一表达感激之情。现在,就让这一张张明信片捎去我的问候和谢意吧。”
行家预测前景好
个人明信片蕴含了大千世界,展示自己的作品成就,表现个人的喜怒哀乐,兴趣志向,几乎无所不包。因此,作家、画家、企业家连同寻常百姓者想在明信片上“个性化”一番。上海悄然兴起的这股热潮,还在影响、波及其它地区。最近,芜湖市邮电局局长沈润生特意委托他的上海同行,为他赶制500张。
大千世界也早在关注明信片。在欧美、日本一些邮政发达的国家,个人明信片已出现了多年。他们把此作为张扬个性、与外界交流的一种最好形式。有眼光的收藏家也早就涉足这一领域。
在谈到上海个人明信片的前景时,主管部门的行家显得很有信心。他们介绍说:它既是文化消费个性化的需求,又有利于书信文化的发展。不久的将来会成为都市的一种潮流。目前,上海邮政局、郊县邮电局等5家单位在开发这项业务,制作量逐步增长。相信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随着制作手段的改进和成本的下降,它会更加诱人,前景会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