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散发着无穷热力的生命之火熄灭了。
5月17日凌晨,邮电器材公司离休干部钱乃慧同志因患突发性脑溢血,医治无效而走完了72年的生命历程。噩耗传出后,认识他的人们无不为之扼腕痛惜。电话接连不断,人们在心底呼喊悲鸣,责怪命运的不公和无情……
人们事后才知道,就在老钱去世的前一天,还踩着“老坦克”探望卧病的同事;而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穿的是打满补钉的内衣,医生见状也潸然泪下,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他生前已悄悄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把最后尚存的身躯也无偿奉献了出来。
低缓悲怆的哀乐声中,从四面八方汇聚的人群默默地和静卧在鲜花松柏丛中的钱乃慧同志作最后道别。长歌当哭,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再一次走进钱乃慧同志的闪光岁月……
1944年11月,年仅20岁的钱乃慧向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庄严宣誓。从此,他追随着马列主义真理矢志不渝。
在半个多世纪中,钱乃慧同志历任上海国际电台工会主席,市邮电工会副主席、供应处处长、市工交办纪委副书记等领导职务。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他因为坚持党性原则,敢于说真话,而先后被错误地扣上“右倾”和“左倾”的帽子。对于这一相互矛盾的说法和遭受打骂等种种不公正待遇,他坦然处之,并且经常鼓励一些因受冲击,情绪产生波动的同志“要相信党和群众,任何时候都不要说假话、违心话,历史终会作出公正的评价!”他如同一棵昂然立于天地之间的巨松,任凭风暴肆虐,依然苍劲挺拔,郁郁葱葱,显示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凛然正气和磊落胸怀。
光阴荏苒。1984年春,年届花甲的钱乃慧主动向组织递交了离休申请报告,从干了多年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然而,他并未就此赋闲在家,而是投入到浩繁的邮电党史和工运史的编撰工作中,以后又随老干部讲师团奔波各处巡回演讲,迎来了生命中第二个春天。
用某些人的眼光来看,老钱为人行事无疑是够“古板”的。作为老领导,老钱常应单位邀请出席一些活动。但年迈体弱的他一不“打的”,二不让单位派车,总是骑着“老坦克”前往。有人不解的问老钱:“难道骑两个轮子的感觉要比四个轮子还好?”老钱笑笑说:“坐汽车当然方便舒适,可企业还很困难,我骑车可以为公家节省一点汽油费。”
按照离休干部政策的有关规定,老钱家的电话费由单位承包。可他使用时节省得出奇——每次先仔细核算一番,把要讲的每一句话想清楚了才肯拎起话筒,从未超过月租费。有一次,他在外地工作的大儿子钱昌林出差到沪,父子俩久别重逢,自有一股子热乎劲儿。可当儿子拿起话筒时,老钱的脸色沉了下来,他硬起心肠把儿子“请”到外面的公话亭。昌林不满地嘟囔了一句,老钱即正色相告:“电话是组织上照顾我的,轮不到你们享用。”
二儿子昌杉也同样领教过父亲的“古板”。昌杉在某粮食仓库工作,经常随车扛运200斤重的米袋,后患视网膜穿孔,不宜继续从事重体力劳动。粮库领导家访时诚恳地对老钱说:“你们邮电单位不错,你是否联系一个单位,其余的由我们出面去办。”老钱听后不假思索地一口拒绝:“要我出面是万万不行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钱乃慧岂是缺乏舐犊之情,父子之爱,只是在他心中,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和操守远比亲情重得多!
有人说,钱乃慧是“吝啬”的——作为一名享受局级待遇的离休干部,他在个人物质生活上简朴得令人吃惊: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和一只老掉牙的公文包伴随了他几十年,平时除了一套灰色旧中山装外,就是穿儿子下放农村时穿过的衣衫。至于家中陈设,更是寒酸得可以:一间仅20余平方米的斗室里,既不见冰箱、彩电等高档电器的踪影,也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具,老式五斗橱表面斑驳陆离,几乎瞧不清原来的颜色,搁在旧衣柜上面的黑白电视机也是新添置的;天花板大面积泛黄,四周墙壁有好几处剥落……,但是更多熟悉钱乃慧的人们则一致公认,老钱是慷慨的,无私的。
安徽发生特大水灾的消息传来后,深深牵动着老钱的心,他先后向局里和市交办各捐赠了400元;94年春节前,管理局成立扶贫帮困基金会,号召员工踊跃捐款,因考虑到离退休同志收入较少便未作通知,而老钱得知后主动赶到单位,硬要捐上200元,单位不肯收下这笔钱,老钱诚恳地说:“钱你一定得收下,这是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心意。”社会上发起“为希望工程捐款”的活动后,老夫妇俩一同迈着蹒跚的步履献上滚烫的爱心……
老钱为人谦抑随和,在人前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并称自己很健壮。其实,他患有脑蝶鞍肿大和心脏病,胃也时时作痛,但他却很少顾及自己,而把关怀留给了别人。
原器材公司副经理龚某某同志不幸身患直肠癌,病痛的折磨使他一度情绪低落。老钱闻讯后赶到医院探望。离休干部沈某某患胃癌住进了医院,老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探望了四次,最后一次赶到医院得知老沈已在前一天去世时,他哽咽着连声怪自己来迟了。说不清他为多少病友送过热汤热菜,数不清多少医院留下过他清瘦的身影,只要他得知哪位老同志病倒了,一准会推出“老坦克”前往。离退管部门的同事担心他的身体,有几次故意向他封锁老同志得病的消息,老钱知晓后很不乐意,郑重其事地向有关人员提意见。
在老钱所住的里弄,有一对年过八旬的孤老姐妹。对这一特殊家庭,他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不仅关心她们的生活起居,还搀扶她们上医院看病。邻居出门忘了关窗户或孩子在家没人照料,只要老钱在家,便会主动承担起“临时保姆”的义务。一来二去,一些邻居索性把房门钥匙交给老钱,出门时请他妥为照应。
总之,一提起老钱,没人不道一声“好”的,一个“好”字,包含着钱乃慧一生的为人准则——时刻为他人、为集体着想,解困送爱,而将自己放在最末的位置。
在采访钱乃慧同志事迹的过程中,记者时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有些党员干部党性意识薄弱甚至腐化变质的今天,是什么力量促使钱乃慧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永葆革命青春的呢?据钱乃慧同志的爱人王务美老人介绍,一本解放前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老钱珍芷至今,尽管纸张已经泛黄,可老钱仍经常取出翻阅、沉思……,然而,这又绝非答案的全部。
其实,岁月的侵蚀并不能磨去一个真正革命者的情怀。钱乃慧同志以一生的言行实践着在党旗下立下的铮铮誓言,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地奉献了全部的光和热,闪现着一名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性的熠熠光辉。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良师益友。活着的人们将以他为楷模,团结奋进,不断开创出新的业绩,以寄托哀思,告慰英灵。
敬爱的钱乃慧同志,您安息吧!
记者 张柯